广告

向她们坚持不懈的身影致敬!她们是谁?

2017-11-22 09:12:49 Junko Yoshida 阅读:
EE Times集合美国、欧洲、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各地编辑之力,经过近三个月的采访与资料收集,完成了包含二十多位科技领域杰出女性的专题报导“科技女力:坚持不懈的身影”;期望她们的故事能为所有科技人带来启发,也为我们迈向一个真正两性平等世界提供些许动力。
广告

EE Times在9月初宣布我们将着手进行“科技女力:坚持不懈的身影”(Women in Tech: Profiles in Persistence)特别报导的计划;动机是因为看到我们的读者、编辑还有整个科技社群之间,对于在理工(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STEM)工作领域的性别差距问题爆发了争论。

首先要声明的是,EE Times同意男性与女性在一些先天条件上有所差异,不过我们反对用生物或情感上的性别差异刻板印象,来解释──或者证明──女性在工程领域比例较低的现象。

为了支持以上论点,我们在全球透过EE Times出版商AspenCore遍布全球的编辑群以及广大读者推荐,选择了多位在科技领域表现杰出的女性接受采访并写下她们的故事;这些“科技女力”有的是公司首席执行官、也有的是投身研发的科学家或基层工程师,

这次特别报导,EE Times编辑们对受访者们提出的不再是关于零组件技术细节、系统设计选择、市场竞争、公司成长策略等等偏“硬”的问题,我们很罕见地从柔软的个人观点出发,因此从一系列访谈报导中,你将会看到那些在全球科技社群的进展中扮演要角的女性朋友们,是如何从技术研发设计、经营管理或是教育指导下一代等不同方面贡献她们的力量。

我们采访这些“科技英雌”的问题,包括她们选择专业领域的动机,以及她们是如何一路坚持朝着所选择的方向前进、又是如何达成她们设定的目标。我们想要让科技领域“能见度”较低的女性朋友们的努力被更多人看见;更重要的是,我们想要突显女性不愿提及的那些安静的坚持与个人努力──这通常是违背系统性的阻力。

尽管受访者们的背景大不相同,她们的回答却有一些共通性──例如很多位受访者都表示,“对工作的热情”是让她们能坚持不懈的重要原因;此外来自家人以及导师的肯定支持,还有主管偶尔泼过来的冷水,都会成为她们勇敢向前的动力。失败不是会让她们放弃的理由,反而是提醒了她们要更加努力。

为何特别强调女性?

在我们宣布这个特别报导计划后,就有读者直接问:为何只强调女性?科技领域的女性从业人员数量减少确实是一个值得忧虑的现实问题;根据统计,仍有20%的理工科系毕业生是女性,女性在整体工程领域从业人员中占的比例仅13%。

我们都渴望在一个性别中立的世界生活、就业,但看来今日的世界距离那样的理想仍然遥远;还是有人以偏颇的观点鼓吹科技业不该聘用更多女性员工,让人对于这个世界声称推动两性平等的说法存疑。我们不能假装没看到女性在科技领域仍是少数族群,而且平均薪资水平往往低于男性的现实情况。

藉由这一系列“科技女力”特别报导,我们希望能激励更多在工作职场、学校甚至是一般舆论对女性投入工程领域相关话题的讨论,她们不只是统计数字,而是我们的朋友、同学、同事,甚至是老板、导师,也是需要被保护、真实的人。

在这个男性主导的产业中,女性面临的艰辛是不该被忽略的;如果有人相信“女性对于成为工程师没兴趣”、“她们安于较低薪资水平”、 “她们对于在科技世界扮演领导角色没有准备也不积极”…这些说法,他们需要跟那些真正身在科技领域的女性朋友们聊聊,而她们恐怕没有人会支持以上说法。

必须付出双倍的努力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女性受访者都展现过人勇气、洞察力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当然她们都特别勤劳,她们也必须如此。

例如担任2017年IEEE总裁暨执行长的Karen Bartleson表示:“我必须要比我的男性同事更努力工作,才能让自己跟他们一起被相提并论;我得透过工作证明我自己可以做得更棒、更快。”总部在台湾的专业材料分析实验室闳康科技(MA-Tek)创办人暨董事长谢咏芬则与我们分享,她在生产期间甚至只请了一个礼拜假期就返回工作岗位。

从少女时代开始,职场女性就面临着基于性别障碍的难题;各种歧视或许是非常微妙的,但总是存在;例如在一场需要相互沟通的会议中,有些男性就是会对于在座的女性视而不见。高通(Qualcomm)软件工程副总裁Vanitha Kumar将这种情况称为“隐性偏见”,但很多男性都对于他们自己的女性亲友或同学同事遇到的这类问题视而不见。

Cadence Design Systems车用解决方案软件工程部门总监Alessandra Nardi主张,在这样的议题上不只是女性应该要被指导,男性也同样需要;只教女性同胞们如何追求成功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醒男性不该存在无意识的偏见,认为女性在技术上就是会比较弱、不能当好主管,或是缺乏天生的自信。

温婉美德不该成为弱点

很多女性都可能意识到,她们最大的弱点就是太谦虚,这也是传统观念上认为女性应该要有的品格;如台湾RF芯片设计业者立积电子(Richwave)总经理王是琦就认为,女性通常被教育要温婉、善解人意,但也因此会为了表现礼貌或在意别人的想法而放弃很多坚持。

IEEE的Bartleson也表示:“太爱表现自己就好像是在吹牛一样,我们会被教育不能这样。”ADI (Analog Devices Inc.)医疗与消费性系统副总裁Jen Lloyd则说,她被教育要隐藏自己的意向:“不要标榜自己;”但是她还是鼓起勇气这么做了,而且发现这样的“标新立异”很值得:“我因此获得了很大的自信。”

我们的受访者并不是要谴责男性公开对女性表示敌意;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院士(Fellow) Andreia Cathelin就表示:“男士们并没有统一阵线对抗女性,但他们倾向于在考虑让谁来负责某个既定工作或任务时把女性排除在外。”

那…女孩们该怎么做?Cathelin认为,当妳决定争取某个特定职位或任务时,需要提出明确无误的例证指出妳自己是很棒的选择,然后经常提醒每个人这个事实;立积电子王是琦的经验则是,女性可以温柔,但这不代表可以轻易对现实妥协,只要是对的就要勇敢坚持。

不可避免的“多重身份”

在我们规划这个专题报导进行内部讨论时,一位编辑质疑询问女性受访者“如何兼顾工作与家庭”这个问题是否恰当;最后我们还是决定把它放进访纲中,而有几位受访者对这个问题的响应,确实验证了我们编辑同仁的顾虑。

对于这个问题,比利时研究机构IMEC独立的氮化镓磊晶供货商EpiGaN共同创办人暨首席执行官Marianne Germain做了最好的诠释:“有一天当人们停止询问女性这个问题,或者是对男性与女性都提出这个问题时,我们才是真正实现了两性平等。”

确实如此。然而遑论公不公平,我们的社会仍然预期女性必须要对家庭负担更多责任,但对于男性却没有这样的期望;我们不能对这样的现实视而不见,因此我们还是想请这些表现杰出的女性朋友们分享她们究竟是如何因应“蜡烛两头烧”的压力?

而几乎每个女性受访者都指出来自家人支持的重要性,包括愿意相挺的另一半;例如立积电子的王是琦就有一位无论在事业或是家庭上都给予有力支持的好老公、也是立积电子董事长马代骏。闳康的谢咏芬则表示,在她的孩子们还小、而她必须要为事业奔波的时候,提供托育服务的保姆们是非常重要的支持。

谁会是女性们追求卓越的模范?

我们采访的大多数女性都坦承,传统社会压力对她们的职业生涯带来冲击,或是分享她们在事业与家庭生活之间分身乏术的挣扎;而除了感谢家人提供的支持,她们也强调曾经在她们坚持自我以及追求专业的过程中,盟友与导师们带来的重要价值。

传感器/通讯组件设计业者Melexis共同创办人暨首席执行官Francoise Chombar认为:“只要拥有一个伙伴、一位朋友或导师能完全理解并支持她们,女性就能充分发挥智慧解决任何迎面而来的挑战。”可惜问题在于科技领域的女性实在太少,从其中很难找到一位能够从她走过的路学习经验的导师。

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教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前任首席执行官Latanya Sweeney是第一位取得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非裔女性,她说:“我在职业生涯中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位导师。”

IMEC半导体技术暨系统部门执行副总裁An Steegen是比较幸运的一位,她表示,现任AMD首席执行官暨总裁苏姿丰(Lisa Su,她也是我们的受访者之一):“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位不可思议的教练;苏博士教我,一位真正的领导者不会等别人来告诉自己该怎么做,没有人要求也会积极行动。”

这个系列报导分享的故事,并不只是要说给女性读者听;这些杰出女性可能是每一个科技人的明灯,照亮我们通往一个两性真正平等、互为伙伴的未来之路。

追本溯源,激励所有女性和男性工程师的最大动力,是为这个世界棘手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热情。如德州仪器(TI)副总裁暨总经理Cecelia Smith所言:“那些“做不到的事”激励我不断向前,促使我致力解决无解的问题。”

此特别报导是由EE Times国际首席特派员Junko Yoshida担任项目主持人,率领EE Times全球编辑团队──包括美国硅谷采访中心主任Rick Merritt,以及欧洲的Sally Ward-Foxton、中国台湾的Judith Cheng与中国大陆的Echo Zhao──分头采访或收集各地受访者的故事而完成。请点击了解这些科技行业内坚持不懈的身影:

闳康科技(Materials Analysis Technology,MA-tek)创办人暨董事长谢咏芬

华聚科学仪器公司(Huaju Scientific Instrument)共同创办人曹妮妮

立积电子(RichWave)总经理王是琦

AMD总裁暨首席执行官苏姿丰(Lisa Su)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常驻教授Latanya Sweeney

新思科技(Synopsys)执行副总裁暨设计事业群共同总经理Deirdre Hanford

罗姆半导体(ROHM Semiconductor)模拟IC设计工程师Souha Hassine

赛灵思(Xilinx)首席工程师Michaela Blott

Cadence Design Systems车用解决方案软件工程小组总监Alessandra Nardi

IMEC半导体技术与系统部门执行副总裁An Steegen

IEEE 2017年主席暨首席执行官Karen Bartleson

高通(Qualcomm)软件工程副总裁Vanitha Kumar

德州仪器(TI)副总裁暨总经理Cecelia Smith

SecureRF Corp首席科学家Iris Anshel

●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院士Andreia Cathelin

Metawave Corp.共同创办人暨首席执行官Maha Achour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资深应用工程经理Kimberly Peiler

NI (National Instruments)数据撷取与控制业务研发副总裁Stefanie Breyer

Melexis共同创办人暨首席执行官Françoise Chombar

EpiGaN共同创办人暨首席执行官Marianne Germain

Movandi共同首席执行官暨首席营运官Maryam Rofougaran

ADI (Analog Devices Inc.)医疗暨消费性系统部门副总裁Jen Lloyd

英特尔(Intel)自动驾驶事业群副总裁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总经理Kathy Winter

卡内基美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智慧城市计划Metro21执行总监Karen Lightman

法国跨国石油/天然气公司Total S.A.首席技术官Marie-Noëlle Semeria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应用物理实验室“新视野号”(New Horizons)宇宙飞船任务营运经理Alice Bowman

编译:Judith Cheng,Luffy Liu,  英文版链接:Women in Tech: 25 Profiles in Persistence

本文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Junko Yoshida
ASPENCORE全球联席总编辑,首席国际特派记者。曾任把口记者(beat reporter)和EE Times主编的Junko Yoshida现在把更多时间用来报道全球电子行业,尤其关注中国。 她的关注重点一直是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新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往往诞生于此。 她现在正在增加对中国半导体制造商的报道,撰写关于晶圆厂和无晶圆厂制造商的规划。 此外,她还为EE Times的Designlines栏目提供汽车、物联网和无线/网络服务相关内容。 自1990年以来,她一直在为EE Times提供内容。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